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打听个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警惕!玉米粘虫危害严重,用对方法轻松防治!

    ljfylx1234     2018-06-22 16:34:40     浏览:1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ljfylx1234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    警惕!玉米粘虫危害严重,用对方法轻松防治!

    好农资网 今天


    近日,一代粘虫成虫在江淮、黄淮和华北等地虫量突增,江苏姜堰、山东长岛高空测报灯单灯日诱蛾量达上万头;东北地区诱虫量显著高于上年,6月份天气条件总体有利,二代粘虫存在局部暴发的风险。提醒广大农民朋友,务必注意防范。



    一、粘虫的危害


    粘虫鳞翅目夜蛾科,又名剃枝虫、五彩虫、行军虫、夜盗虫。是我国玉米等作物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,具有杂(广)食性、群聚性、暴食性和迁移性为害特点,前几年在不同区域秋作物造成严重为害。发生严重时,常常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吃光,造成缺苗断垄,甚至翻犁复种。


    今年一代成虫呈盛期时间早、发生区域广、局部虫量高的特点,且二代粘虫为害期玉米植株小、抗害性弱,尤其是北方春玉米一旦被取食,就有毁种的危险,耽误农时、影响秋作物生产安全。



    二、粘虫习性及规律


    幼虫多在早晚活动,即早晨日出到10点以前和傍晚前后。常常群集迁移危害,故又名“行军虫”。


    一、二龄幼虫仅啃食叶肉成天窗,三龄以后沿叶缘蚕食成缺刻,危害严重时吃光大部叶片,只残留很短的中脉;幼虫体色随龄期、密度、食物而变化低龄幼虫取食嫩叶,体色呈绿色至灰绿色,虫口密度大时,4龄以上幼虫呈黑或灰黑色,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,头黄褐色,有一“八”字纵形。体背有5条纵纹。幼虫受惊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。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。


    粘虫属中温好湿性昆虫,最适温度19~23℃,最适相对湿度为50~80%。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,食量逐龄增长,五至六龄为暴食阶段。


    一般水浇地、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及套播田,小麦、玉米共生期长的田块,由于食源充足,温湿度适宜,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成虫昼伏夜出,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、叶鞘内产卵,单雌产卵1000—2000粒。


    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;成虫飞翔能力很强,具有远距离迁飞危害的特性。



    三、粘虫防治技术措施


    1. 成虫诱杀技术:


    (1)性诱剂。用配置粘虫性诱剂的干式飞蛾诱捕器,每亩1个插杆挂在田间。


    (2)杀虫灯。成虫发生期,田间安置杀虫灯,灯间距100米,晚八点至早五点开灯。集中连片使用防效显著。


    2. 幼虫防治技术:


    (1)生物农药:


    在粘虫卵孵化初期喷施苏云金杆菌(Bt)制剂,注意临近桑园的田块不能使用,低龄幼虫可用灭幼脲。


    (2)化学农药:


    当发现粘虫幼虫的时候,最好选择速效性杀虫剂喷洒,例如功夫菊酯+甲维盐、氟铃脲+高效氯氰菊酯等。这些药剂基本上是以触杀和胃毒为主,喷药要喷到粘虫栖息活动的位置。氯虫苯甲酰胺、除虫脲、抑食肼等缓效性杀虫剂,最好不要单独使用。


    在玉米粘虫的防治过程中,尽量把玉米粘虫防治在三龄以前。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,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心叶,注意个人防护,严防中毒事故发生。



    另外,粘虫有受惊落地的习性。打药的时候,要注意喷洒地表,消灭落在地面的“漏网之”虫。同时,还要喷洒地边路旁的杂草,力争消灭栖息活动在那里的“法外之虫”。


    来源: 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、《粘虫防控技术方案》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